|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文学 > 
文山路上好时光
2019-06-06 10:24:56 林生钟  来源:6月4日《三明日报》第B3版   责任编辑:   编辑:陈颖昕


    

●(大田)林生钟
  山城五月,楼宇间草木葱茏。
  一只鹭鸟飞过阳台,金黄的光芒叠印在洁白的影子上,迷醉了蓝天下远眺的明眸。
  年初,县里机构改革,党史办和地方志研究室合二为一,单位从政府大院搬到了文山路9号,工作量剧增后需要人手帮忙,于是,我应约前来参与编务。这样意外的安排让我惊喜。
  文山路9号的前身是座图书馆,老新华书店与之对面,一中和实验小学分布两侧,繁华街头的另一端为古儒学及文庙旧址。因为从古至今集中了城里重点学校和文化单位,这里的文化气息浓郁,连大街取名都是文气十足。
  馆里的大楼建造有型,长条状的外墙贴着青瓷砖,色彩柔和,典雅大气。三层以上的立面全部采用条柱交叉固定,连成网格后如高墙上嵌书架,巨大的明格彰显出此地文化积淀的深厚。但美中不足的是楼下大门,如今被商家改作店面,使许多习惯了以旧时城门方位和街巷命名小区的人,稍不留神就找不着入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图书馆老式的楼房围墙低矮,未曾装饰的门口浓荫蔽日,有人在树干和电线杆之间挂出小黑板刷歌单,手写的粉笔字个个俊秀,吸引了好多上学路过的学生和买菜归来的市民。馆里的工作人员每晚准时来教大家唱歌,小城的夜晚歌声嘹亮、激扬高亢,热闹的氛围一点都不比时下大妈跳广场舞逊色。
  因了趣味相投,我和一帮文友隔三差五地来到树下小聚,煲着“茶话会”。馆内天井,地上躺着一尊土炮,还有几方石碑已经青苔覆面,在静好的日子里,老物件卧看小城日新月异。
  我来到文山路9号时,这里的大部分人我都不认识,其中不乏年逾古稀退而不休者,也有刚出校门或弱柳扶风的青年男女。但不管身份是否相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春秋”的志向肯定都一样。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这群反光镜面前,我喜欢主任的平易近人、大老陈的热心肠、郑老师的严谨和谦卑、妮子的灵活机智、兰兰的睿智乖巧、大杨小杨的好学守成、源发等人的敬业乐群……
  小城的生活从容不迫,研究室大楼里“往来无白丁”。上一任的老主编在邮箱里留下回忆录,他写到“众手成志”靠团队协作、“认真”二字不含糊!为了编修好地方志,当时,研究室调动了全县一百多个承编单位和两百多人手的参与。
  文学路上,行者不寂寞。我常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