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叶斌)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沿着梓溪河岸旁的光伏长廊向前徐行,夏末金色的阳光映衬着两岸葱郁的田野,潺潺的流水从耳旁悄然滑过,一段大自然的美好乐章在此刻奏响。8月18日,“砥砺奋进的五年”三明市网络媒体走基层的记者们走进大田县梓溪村,看“河长制”如何助推实现“河长治”。 大田县是福建省第一个“河长制”的“吃螃蟹者”,2009年便率先推行“河长制”。制度试行之后,辖区内两条主要河流均溪、文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2013大田县全面铺开实行“河长制”,通过“严管、勤查、联动、重罚”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在2016年使均溪、文江等流域水质达标率均达到了100%,真正让大田的河水绿了起来。 梓溪是均溪的上流河段,西邻坑口水库,是城区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源头。村里从2013年开始对河段进行全面整治,8.1公里的水道是个不轻松的任务。施生孜是梓溪村的驻村干部,也是梓溪河段的“总河长”,几年来,他见证了梓溪由浊及清的整个过程。 大田是矿产资源大县,开矿历史久远,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机械化无序开采,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使河流遭受到空前的污染,梓溪也是污染的“重灾区”。加强源头严管是治本之策,施生孜告诉记者,为了治理好水环境,从2009年以来大田县相继取缔了一批无证照、污染重的企业,坚决实行“三个一律”,对不符合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对水土流失治理不到位、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一律不予通过年检;对把关不严、监管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严肃追究责任,从源头上大大减少了矿山开发对河流的危害;在2015年,梓溪村还关停了处于上游的一家鳗鱼场,有效地保护了河段的水域生态。
源头有了关键保证,接下来就是解决管理的问题。为了推进“河长制”的长效落实、责任到位,梓溪村对8.1公里的河段又进一步划分成5段,每个小河段由村两委中选出的“河长”和民间“河长”共同负责维护,同时,通过“河长易信群”进行互相“晒河”,实现了管河治河的实时全覆盖,形成了“共同监督、共同维护”的护河氛围。分层细化、干群共管,让梓溪也享受到了全方位的贴心呵护。 河水绿了,梓溪重现往日的清澈流畅。那么,如何让河岸真正美起来,是实现梓溪“河长治”的关键一步。 眼前的这条光伏长廊建于2016年,是当地村民傍晚乘凉散步的好去处,此外,每年还能为当地贫困户带去一笔不错的收入。为了解决“三无”贫困户的生存问题,大田县在各乡(镇)成立起扶贫公司,率先在全省实施光伏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借光”脱贫。在发展光伏脱贫的同时,梓溪村同步探索“光伏扶贫+河岸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以发展“河岸经济”反哺育河,从而实现梓溪的“河长治”。如今,在梓溪的两岸,“河岸经济”初具规模,一面发展着特色农业,种植姑娘果、猕猴桃等时令水果,可供游人观赏采摘;一面是200亩的水田,大部分用来种植当地的红米,通过电商、合作社等形式,对外畅销。“光伏扶贫+河岸经济”,原本看似毫不搭边的组合,不仅使百姓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也使梓溪的河岸渐渐美了起来。从中心的凉亭放眼望去,梓溪碧绿的田园风光,一览无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