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郑宗栖) 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惠及弱势群体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大田县将此项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当头炮”,创新工作方式,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谱写了易地搬迁扶贫的宏伟篇章。2016年,全县造福工程易地搬迁任务1500人,其中国定贫困户1047人,已通过搬迁验收286户959人。2017年,该县造福工程易地搬迁任务700人,其中国定贫困户277人,省定贫困户168人。今年来,广平、桃源、石牌、吴山等乡镇造福工程建设全面动工,涉及安置337个人口。
集中安置,让搬迁户“搬得出”
4月23日,大田县石牌镇鳌江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派喜气,34岁的贫困户吴生桥在村干部和亲戚朋友的帮忙下,进行混凝土浇筑地梁,不久之后,拔地而起的是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 吴生桥家有人口4人,属于国定标准贫困户,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政策,他可以获得扶贫补助资金10万元。 村支书郑允超介绍说:“村里共有贫困户15户,目前已有2户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始动工建房了,不久之后他们都将圆了新房梦。” 为了让贫困户真心“搬得出”,全县各乡镇将最好的地块来进行集中安置。广平镇大坋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位于栋仁村洋头,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规划用地面积16300平方米。集中对51户居住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大竹林、龙凤场和下坪三个自然村的贫困户、受灾户、计生户等进行安置。 广平镇党委书记陈秀达说:“易地扶贫不能是只是简单的‘搬家’,而是要真正地为贫困户将来的生产和生活着想。” 真心扶贫就得用真心、动真情。大田县实行“一户搬迁户、一个干部挂钩”和“一个集中安置区、一位领导挂帅、一个部门挂包、一个干部主抓”的工作制度,坚持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相结合,帮助贫困户解决用地等困难,千方百计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创造优越条件。
标准配套,让搬迁户“住得下”
“只有让搬迁群众切实感受到搬迁前后的差别,才能确保‘住得下’。”大田县农办主任郑成鑫说。 桃源镇大湾新村造福工程总投资4980万元,规划建设房屋70栋128户。该造福工程将翁厝莲花山、红山、西坪等偏僻自然村、地质灾害户等村民集中搬迁安置,解决了640多名偏远群众读书难、看病难、交通难“三大难”问题,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大湾新村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统规统建,实现会客厅、起居室、停车位、新型厨卫、太阳能、有线电视、宽带、电话、自来水、用电等“十大功能”要素齐全完备。除此之外,新村还规划综合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便民超市、幼儿园、卫生服务站、农民休闲公园等设施,使其成为功能完备的宜居宜业新型社区。 56岁的老陈原本家住吴山乡阳春村的一个自然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十分不便。去年,他的“新家”迁到了县里在高山茶区统一规划的造福工程点。 老陈“新家”离自家的茶园距离并没有更远,交通便利了,生产也方便了,省下了许多劳力。他高兴地说道:“还是政府想得周全,我对‘新家’特别满意。” 让搬迁群众住得下,就要充分考虑到他们搬迁后的生产、生活。在阳春村造福工程新房建筑结构设计上,县里考虑搬迁群众的茶叶生产加工的需要,将一层设计为茶叶加工厂房,二层为茶叶晾青房,三层为家庭居住,做到既能居住,又能进行茶叶精致加工。目前,该造福工程点已完成搬迁102户502人。
精准施策,让搬迁户“能致富”
搬出来了,会不会住下来?关键要看能不能带动搬迁群众致富。 该县根据贫困村的产业基础等具体情况,坚持一村一策、精准施策,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的带动,在茶叶、油茶、林下经济等产业开展扶贫示范,形成了裕田生态农业扶贫大棚、蓝玉村智能温控大棚折价量化入股、和洋村茶叶合作社产业扶贫、东坂村民宿旅游产业扶贫、永强农场结对帮扶等一批精准扶贫典型。 同时,县里还加大了光伏产业扶贫,以建成全省、全市光伏产业扶贫亮点为目标,以梓溪村光伏扶贫项目为示范带动,协调国家开发银行1.5亿元贷款,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建设6千瓦、贫困村空壳村每村60千瓦、贫困乡30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乡、村、户三级持续、稳定增收。2016年12月底全县已完成光伏项目备案27.3兆瓦。 阳春村造福工程实现搬迁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山区小村发展成为安居与兴业相得益彰的新农村。搬迁前,阳春村仅有茶园几百亩,不少村民还出现了茶青卖难现象;搬迁后,村里发展茶园1700多亩,茶厂与制茶设备骤增,茶叶加工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2016年,全村年产干茶235吨,茶叶产值突破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的4429元增加到18582元。 “扶志”与扶贫同等重要,该县里采取“政府买单”的方式加强创业培训,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技术,帮助搬迁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使搬迁群众实现了从“外行”向“能手”的转变,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带动搬迁群众自力更生,创业就业。 郑成鑫说:“只有把造福工程搬迁安置融入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划中,并注重增强搬迁群众自身‘造血’功能,才能使造福工程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才能让搬迁群众真正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