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郑宗栖 通讯员:魏初时)“我家通过光伏扶贫贷款,安装了光伏板,现在可以坐等收钱了……”3月16日,大田县吴山乡梓溪村村民苏立谅看着自家屋顶上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光伏发电板,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苏立谅今年53岁,因为残疾损失劳动力被列入国定扶贫对象。去年,村里实施光伏产业扶贫项目,他通过扶贫贷款5万元,安装了6.25千瓦单晶A板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8000度以上,每年可增收入7000多元。 在梓溪村的河滨游步道上,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连成了银色的海洋,清洁能源源源不断流向千家万户……作为全市首个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这条原本杂草丛生的河滨小道,现如今成了“刮金板”,成了贫困农户的“致富路”。 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共有249户1196人,村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生活,经济来源少。如何让贫困农户脱贫?村里利用河滨游步道、水渠、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等闲置空间安装光伏板,创办乡级光伏发电站。投资78万元,装机110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2万度以上,年新增村财12万元以上。 驻村干部、乡人大主席林起洲介绍说,“精准扶贫就要抓住贫困农户特点,在‘准’字下功夫,借‘光’致富是扶贫工作的新途径。”吴山乡是全市扶贫开发重点乡,全乡通过实施光伏发电产业,带动乡、村、贫困户“三级”增收,实现精准扶贫、美丽乡村、产业融合、休闲旅游、水源保护“五种”效益。目前,全乡已完成投资200多万元,装机容量300千瓦,年发电量可达36万度以上,年可新增乡财35多万元以上。 这是大田县光伏产业扶贫项目的一个缩影。去年,该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光伏产业扶贫项目,探索光伏产业扶贫机制,因地定策,实现光伏用地集约化,探索推行“房光互补”“农光互补”“地光互补”三种模式,并通过乡、村、贫困户三级联动全面推进,建设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为建档立卡未脱贫贫困户、贫困村和空壳村开辟出稳定增收的新渠道。 为了加快实施光伏产业精准扶贫工程,县里组建了资金、技术和服务三大平台。在各乡镇成立扶贫开发贷款担保公司,建档立卡未脱贫贫困户可申请5万元以内,贫困村、空壳村可申请30万元以内,市级贫困乡可申请200万元以内的贷款担保额度;在中标企业设立技术保障中心,提供15年以上的整机保修;配套建设光伏维护站,负责对全县光伏扶贫电站维修和售后服务,如发生故障,确保24小时内修复发电;建立光伏扶贫发电运营管理平台,实时远程监控全县光伏扶贫发电情况。 据悉,大田县共有市级贫困乡2个,贫困村6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67户8808人。大多数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弱,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贫困村、空壳村自身造血功能弱。该县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规模为22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按贫困户每户投资4.38万元安装6千瓦、贫困空壳村按投资43.8万元安装60千瓦、贫困乡投资200万元安装300千瓦的规模建设,并将于2017年5月底前全面建成并网发电,可实现全县70%以上的贫困户有一项以上稳定的增收项目,100%的贫困空壳村有“造血”功能,全县年光伏项目收入约225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