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文学
温馨年味
2017-02-07 10:16:00 林生钟 来源:2月7日《三明日报》B3版  责任编辑:  

●(大田)林生钟
 

山里起雾了,接着又下了霜,当太阳从阴霾里跃出,把天空的底色烘烤成青花瓷,年也就近了。这时,母亲提前跟伯母搭手,把半木桶磨好的米浆挤压成粉团,然后就着暖暖的阳光在筛子里搓揉,一簸箕过年吃的珍珠粉粒落下筛眼晒满院场。

“囝崽爱过年,大人愁没钱。”母亲追没了太阳,接着赶月亮,她拿着一打碎布条坐在床边,手底下的麻线在铁锥和钢针穿引下层层紧勒,全家人过年穿的新鞋子于是长出了骨架。母亲每个晚上都把脑袋凑向油灯,昏黄的光影一星如豆,身体映在被单上佝偻消瘦,形象俨然就是祖母。而此刻,祖母也在忙着做过年前的准备,老人下到田边拔嫩草,留给兔子做美餐;进山捡柴禾,用来煮饭烧水招待客人。祖母在路边遇见了一树野柿子,她小心翼翼地采下来,用衣兜包好后带回家,再削去青皮做成果脯。吃过年夜饭开始守岁,祖母从床下搬出瓦罐,掏出那些柿饼分给儿孙做压岁的礼物,让家人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

时间在燃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了样,但传统并没有丢失。最早感知过年气氛的,依然是那些成天面对柴米盐油酱醋茶的主妇。妻子在离新年还有一个月,就已经忙不迭地逛商店,先帮家人买好了衣裤,再给家里备年货,最后,她还不忘进美容店做发型,把新的气象带回家。

赶年集了,街上熙熙攘攘。商店在促销,摩的在招揽生意,摊点的小贩和商场里出来的彩车都在歇斯底里叫卖。高音喇叭的气流从大街飘向楼群,被一堵高墙给挡了回来,结果又撞上了另一堵墙,整座城市浸泡在没完没了的叫卖声中。

县城人行道的一侧摆满了车辆,有人对着汹涌的人潮播放录音带跪地求乞。这真是个万象更新的年代,什么样的表演都有。近处也有个女孩披散头发遮住脸,在地上摆了片纸皮写下“给五元吃饭做路费”,她始终低头不敢言语。其实,城里的阳光并非都很有温度,如今资讯便捷无所不能,不到万不得已的人,千万别逼着自己卖尊严。但不管是否真假,我仍然鼓励正在一脸好奇的女儿,给那个比她大的女孩递去五元钱。也许已经离开了土地很久,我接不上城市的地气,对这样的事情常会无所适从。我想念乡下的淳朴,甚至懊恼自己不该把老家地里的收成,全部搭在城市的各色门店和水电费、通讯费、电视收视费上。

正在思绪中,一个快递员的电话打乱了我的回忆。抬眼望去,但见街角的阳光明亮清澈,商店的玻璃幕墙现出蓝天,一圈行道树默立在大街两边绿如珠串。

这样的画面是儿时家乡:村庄的空气纤尘不染;种着蔬菜的土地散出沁香;上了年纪的老者随意卷起裤脚,坐在横搁的锄柄上悠然惬意;几个妇人往地里浇水,有说有笑谈论着各自的收成……乡音传递亲情,围炉不忘尽孝,炮仗里有童心和欢乐,烛光中有思念与想象,让孩子们记住了乡愁,接受教育,也体验到传统过年的乐趣。飘荡了一年,我还是坚持带着孩子回到乡下过年,借机陪一陪年老的父母,感受乡村阳光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