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珠妹 认识林生钟先生,缘于他的《风雅田阳》。翻开目录浏览,就如走进了岩城民俗文化的大观园。“方俗拾趣”、“闽中风情”、“田阳说古”、“文化大田”是这大观园里头聚焦的镜头。打开每个镜头翻阅,读者可以舒心地、坐享其成地啜饮岩城的民俗文化知识,品味每一篇文章散发出的文字醇香。 认真研读完第一篇文章《春节》之后,我被震撼了。每年一次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竟蕴藏着如此丰厚的民俗文化知识:“‘年’的产生”、“元月的界定”、“天天都有‘节日’”、“节日里的饮食”……一下子,“春节”,对于我这个人到中年,已经过得有点麻木的人,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春节》一文,就像一颗火星落在荒芜的世界里,为我点亮一扇知识之窗。我迫不及待地翻阅着:《端午节俗》里头“端午节”又称“诗人节”、“阿使节”;《回文》里头“大田民间仍保留着一些手抄的无名氏回文作品,有织锦图、群仙会、双合文、火烟文……”等等格式。它们就像一幅幅知识彩锦在我的脑海里铺展开来。 在为这些文章所展示的民俗文化知识而感慨的同时,作为一个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的我,文章里面那有趣生动的方言俗语,更像一枚芳香馥郁的果子,越品越有味。如《狩猎习俗》,形容地居八闽腹地大田县的“九山九水半分田”;《八十不做寿》中女婿给岳父拜寿时说,“给阿公添福添寿”、“一鸡(蛋)一鸭呷满百”;《育儿习俗》中的“洗三旦”、“吃旦”、“鸡头酒”…… 读着、学习着、感受着。我把所有的好奇转移,回到写作者林生钟先生身上。在《〈风雅田阳〉序》中,三明市作协副主席绿笙是这样评价他:“林生钟先生就像是一位勤劳的开垦者,大田肥沃的民俗文化资源成了他挥洒笔墨的新天地。这是很难得的,也是非常可贵的,因为那些散落在大田乡间的民俗文化事象正是通过他的手走向外面的世界,让人们认识了解一个在历史文化的岁月里栩栩如生的大田,一个个性鲜明的文化大田。” 一个人有了奋斗目标,就能够守住寂寞,目不窥园,真正坐下来做学问。林生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能真正坐下来做学问的人,祝愿他在岩城这座民俗文化大观园里开辟出新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