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旧栏目 > 学习动态
新闻写作常识小读本
2012-01-29 09:13:37  来源:  责任编辑:  

一、粗识十二个新闻常识

 

1.新闻写作已不仅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而且也是每一个当代文化人的义务,故大家需要粗识一下关于新闻的某些知识;同时也为给学习下面的重点做一点基础工作。

2.经常使用的新闻文种:消息、通讯、社会新闻、专访、新闻、特写、新闻评论、新闻言论、新闻调查、报告、广播电视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科技新闻、文化娱乐新闻、教育新闻。但主要使用的文种有三类种:消息、通讯、新闻评论。

3.新闻报道含义: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4.新闻报道特点:用事实说话。没有意义或意义较小的客观事实一般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
    5.新闻报道中不善于用事实说话的原因有:①用空洞的议论掩盖事实。②用笼统的叙述代替具体的事实。
    6.用事实说话并不等于排除议论和抒情。对事实报道时,记者的观点和感情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体现的。
    7.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其要求是:①新闻五要素必须明确无误。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和事情发生的原因必须具体、确凿,不能含糊不清。②新闻事实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语言和事物都不能合理“想象”、“创造”。③新闻中应用的数字、引语、用典,以及其他背景材料都必须有根有据。④稿件中对事实的解释和说明,必须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夸大、扭曲或变形。
    8.判断新闻价值7因素:①是否当前全局性的重大事件;②是否与广大人民生活相关;③是否为大多数人所关心,或能够引起广大人民关心;④是否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同兴趣;⑤这一新闻是否真实;⑥是否是最近发生的大事,即时效性之大小; ⑦是否老生常谈,毫无新内容。
    9.对新闻报道的思想性的要求:①新闻报道中要体现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②新闻报道要密切结合当前形势、任务,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主旨方向。③新闻报道要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0.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少用概念化、含糊化语言)。
    11.新闻敏感:对于采访与写作至关重要。美国著名新闻学家卡斯伯•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记者。”新闻敏感是记者的综合决策能力。
    12.寻找新闻的写作角度:现实事物都是立体的,是处在三维空间的。事物是一个多侧面的东西,我们看到的事物是一种直线对接,不可能拐弯的。
    观察事物的角度就是人们的视觉如何落在事物某一个点或某一个面的方法。角度对于被观察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如同我们到了普陀山,那里有“二龟听法”的景点(香山——二松听经)只有站在那个合适的角度你才能看到那个点,其它地方就不行了。
    角度是既定的,关键是看你能否找到那个点。

 

二、新闻的有关概念

 

(一)什么是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叙性文体。
     这里的定义强调三点:
    一是在“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二是“新近发生”,这是说新闻不是隔年的老黄历,不是旧闻,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
    三是“报道”,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值得报道的事实,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加工裁剪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
    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
    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和时间的“新”两方面。内容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
    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因此,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三)新闻的五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
    新闻要素=5“W”+1“H”,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怎样写好消息稿

 

关于消息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消息,它有哪些特点
    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迅速的手段报道最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宣传文体。也就是说新闻消息就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实。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它是新闻体裁的重要形式,是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角,其它新闻报道如通讯、广播稿、新闻评论等是它的发展和补充。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作新闻或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新闻体裁的总称)它是我们使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特点是:采写发稿要及时、迅速,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在结构上一般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
    2、消息的写作原则
    一是必须用事实讲话,要选择和运用典型事例对事实进行概括,处理好议论与叙述的关系(消息中的议论必须是从事实本身得出来的结论,不能抽象推理)。
    二是必须完全真实,可靠,有一说一。要真实可信,分寸得当。还要强调反映本质的真实,不搞片面性和表面性。
    三是新闻要新,时间新、内容新、角度新、结构新。
    四是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就是强调思想性,主要是指指导性、正确性、针对性方面。
    五是要有可读性,即要顾到知识性、趣味性、使读者感到有趣味。
    3、消息写作的要求
    一是迅速及时;
    二要短小精悍;
    三要生动活泼、有风趣;
    四要有文采。
    4、经常写的消息种类
    1)简讯:即用三言两语简要报道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这类报道的内容要求单一写作。一般不分段,既没导语又不必交代背景,只求简单明了的告诉读者某地、某时发生了某件事就可以。(100字以下)
    2)短消息:即用简洁文字把最新、最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实报道出来。一般的短消息,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有的短消息,也没导语,一气写下去,但是它比简讯、快讯要写的具体。(100字左右)
    3)长消息:即用较多的笔墨深细的报道新闻价值较高的重大事实。此类消息的写作有导语,还要交代必要的背景,主要是报道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或成就及介绍先进经验等。(500字以上)
    此外还有特写消息、人物消息、述评消息、图片新闻等。
    5、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就是准确、迅速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新鲜事实的一种消息形式。它是最能鲜明、直接体现新闻定义,及时传递信息、沟通情况的一种报道形式。 其特点是:短、快、新
    6、经验消息
    所谓经验消息,即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况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它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事件为中心,而是由许多事实,或者说,由一件以上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不是突发性的,事情的发生、发展有比较长的过程。它所选择的事实有典型意义,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某一个时期、某一项工作的全貌。它不是简单的现象罗列,而是通过纵和横的对比、分析、阐述,揭示事物的本质,对读者有启发性、指导性。
    7、述评消息
述评消息往往以“记者述评”的方式发表,因此也称记者述评。它是一种以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方式及时分析形势,阐述重大事件,揭示问题本质,用以指导现实生活、工作的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类型
    1、倒金字塔式结构
    所谓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就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后推,形成“虎头蛇尾”形状。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的新闻结构方式。常应用于动态新闻。
    2、金字塔式结构
    所谓金字塔式结构,即上小下大的形式,按事件发展的顺序,把最重要的结局放到后面去写。常用于目击式新闻。
    3、自由式结构
    所谓自由式结构,即以不拘一格、自由灵活的表现方式打破成规写作新闻的方式。常见的方式有目击式、散文式和对话式等等。

 

消息的标题


    1、标题的种类
    (1)正题
    正题也称主标题、主标、主题,它是标题中最主要、最受人注意的部分。在复合型标题中,一般字号大,居主位,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
    (2)引题
    又称肩题、眉题、上副题,它与正题搭配,烘托、引导、说明和渲染正题。引题文字少于副题,字号小于正题。
    (3)副题 副题又称辅题、子题、下副题,它与正题搭配,是置于正题后的次要标题,用于补充、注释、深化、完善正题。
    (4)提要题
     又称提示题或纲要题,它提纲契领地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做法、经验或问题,向读者作概括扼要的介绍。这种提要题一般可提供背景材料、介绍主要内容、突出新闻事实等作用。
    (5)插题
    又称小标题、分标题,是分别穿插于文中的小标题。
    三、新闻标题的作用
    1、标题在版面编排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2、标题是对新闻内容最好的标示
    3、标题具有引导和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
    4、展示新闻立场、观点
    5、组织、美化版面
   

新闻标题的组成和形式
    1、主题:
     又称主题和大标题,其字号最大,位置最显要,内容也最重要,用来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思想。一则新闻的主题可以是实题也可以是虚题,如果只有一行题,一般不能制成纯粹的虚题。主题一定要精炼,不能太长或太罗索。
    2、辅题:
    用来配合主题来完成标题任务。辅题不能独立存在,也不是每题必有辅题,而是根据内容需要来决定是否加配辅题。辅题分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上辅题)和副题(子题、下辅题)两类。

   

如何创作好的标题


    看报看题,看书看皮,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就是说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好的标题相当于文章的广告能招揽读者,好的标题能一下吸引读者的目光,是文章的门面。使读者看了标题后产生要读内文的欲望。
    1、标题要准确生动,准确和生动是不可分的,生动而不准确会失之于浮夸,准确而不生动又会失之于枯燥。一事实要准确,标题要忠于新闻,不能文不对题,事实不能歪曲,不能任意拔高,更不能虚构。二观点要准确。三用词要生动,遣词造句要善于用最恰当最贴切的表现或评价。文章的内容做到不浮夸、不粉饰。常用的方法有:标题句式工整,注意对仗,不仅生动活泼而且琅琅上口,如:有钱买小车,无钱办教育。还有恰到好处的运用成语,长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用修辞学的比喻、比拟、借代等手法可以增强标题的形象性如: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用于标题的词句必须经得起推敲。
    2、标题要点出文章精华,这是能否引起读者阅读的关键,标题要把文章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写在标题之中,总之要引人入文。如2007.7.4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山定权 树定根 人定心(江西武宁县长水村林改记实)
     3、标题要简短易读,不要一写就是几十字,做好标题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1)巧用比喻
    美国华纳 时代在线
    终于拜了天地
    (2)巧用比拟
     遭到空袭48小时后
     巴格达:平静之中气难平
    (3)巧用排比:做文明市民 创文明单位 建设文明城市
    (4)巧用摹拟:飞天伏群芳 碧水映明霞
    (5)巧用反复:
     喜喜喜 娘家频添回门女
     新田改行教师纷纷归队
    (6)巧用对比:1、狗咬人——没事 人咬狗——罚款
    (7)巧用谐音:有“礼”走遍天下
    (8)巧用感叹:
    1、不许乱收费!
     国家计委出台八项价格、收费检查项目
    (9)巧用回环:猪多肥多 肥多粮多 粮多猪多
    人才开创事业 事业造就人才
    (10)巧用双关:有欺诈怎“安然” 无诚信“安达信”
    “两安”悬念越滚越大
    (11)巧用衬托:
    国民遇难海里挣扎 首相挥汗球场尽兴
    (12)巧用设问:
    潜艇没长眼?美称将全面调查核潜艇撞船原因
    (13)巧用引用:
    诗词名句:会翁之意不在会,在乎山水之间也
    熟语: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成语:允许“生财有道” 不可“为富不仁”
     (14)巧用顶针:权力金钱美色关 关前落马一批官

   

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导语作用:
    1、最简洁地反映出新闻要素。新闻的要点与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传递何种信息;
    2、最简洁地确定新闻基调。导语写出新闻的基本格调与舒展程度;
    3、最精彩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导语要抓住读者,激起读者阅读欲望。

   

新闻导语的类型


    1、叙述式
    直接用叙述的方法,把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和思想,经过提炼、概括扼要地写出来。
    2、评论式
    在消息的开头就对事物发表评论,使消息事实的意义更加明确,或者把事物的结论写在开头,揭示事物的意义和目的。
    3、提问式
    在消息的开头,提出读者所关心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
    4、描写式
    也称见闻式、目击式或细节式。在消息中对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细节,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点的描写,以造成气氛,增添声色,引人入胜。
    5、谈话式
    也称“你”导语。在导语中直接把读者称呼为“你”。这类导语缩短了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是最使人感到亲切的导语。
    6、引语式
    即引用一两句新闻人物重要的讲话或精当的俗语、诗歌,借以概括地表达出新闻事实或揭示主题。
    7、对话式
    采取对话问答形式采写的导语。
    8、对比式
    利用同一事物或具有可比性的事物进行两相对比。
    9、感叹式
    以感叹的口气直抒胸臆,引起读者的关注

 

如何写好新闻导语


    消息的开头在新闻学上称之为导语。消息开头通常是第一个自然段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展示在开端部分吸引读者注意,这就是导语的作用。
    写好导语的基本要求:
    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打头阵的,而且要简明扼要,故称它是一条消息中的“寸金之地”。
    那么,作为我们怎么耕耘好这块“寸金之地”呢?总结一些记者和通讯员的写作经验有三个方面:
    其一,一般地说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第一点,揭示主题,点明内容。最好是经过提炼的简洁精彩的文字表达,做到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同时善于运用生动形象而又朴实的语言来润色导语。表现形式上要努力创新,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讲究文采。如在首届短新闻一等奖的文章《难忘的时刻》文中的导语是这样写的:此导语这样写后,不仅揭示出报道的主题,还写出了新意。由此可见,消息的导语写作既不可无病呻吟,也不宜泛泛而谈,一定要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者是说明什么事,如此报道的观点才鲜明。
    第二点,突出精华,抓住重点。导语写作要做到这一步,关键是写作时需要审慎衡量报道的事实,准确判断报道中的精华是什么,重点之处在哪里?初学消息写作的人,比较极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写导语的诀窍在于懂得取舍,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要作出这样正确的判断,需从报道的诸多内容中寻找出信息量最重、新鲜度最强、重要性最大等具有很大新闻价值的事实来写。
第三点,简洁扼要,不应罗嗦。由于消息写作一般只有几百字,顶多是“千字文”,导语力求简洁凝炼,反对拖泥带水。如《现场短新闻》,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关于导语写作的基本功。上述三点只是择其要者而言.并未模括全部的要求。
    其二,练好导语的基本功。
    实践表明,写好消息的导语,既不是一挥而就的事,更不可随心所欲去写。需要掌握好写作的基本功.写好导语要有4个功夫,这4个功夫是:
一要有提炼概括之功。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有些新闻事实又头绪繁多,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导语写得简洁明晰,就要求记者和通讯员对报道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对客观事物及其报道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深刻又有新意的见解、论点或道理。然后对报道的素材送行归纳分析,做到既抓准新闻事实中富有新意的核心,又凝炼和升华出报道的主题。如此写出的导语,方能概括报道内容的精髓及其主题思想。
    二要有捕捉特点之功。导语写作要避免雷同和一般化,只有把事物的特点抓住才能出新意。
    三要有添情加彩之功。导语要写得感人肺腑,有时需记者和通讯员倾注一定的感情,笔端显露出悲、喜、哀、怒之情,从而增强报道的诱惑力和感染力。请看新华社记者报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骨灰安葬仪式时写的导语:
    安息吧,华罗庚教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500多名人士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您举行骨灰安葬仪式.
低回的哀乐寄托着人们对您无限哀思.礼堂正中悬挂的您那大幅遗像显得是那样安详……

    这个导语用“安息吧”三个字开头,便把记者和参加安葬仪式人们的感情一起注入了进去,突破了一般追悼会消息的老套套,增添了报道的感情色彩。
    四要有挤压“水分”之功。
    导语写作要千净利落,简洁明了,必须花力气砍去空话、套话、废词、废字以及泛泛之言。把这些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方可做到“言简意赅”。此外,写导语既不要罗里罗嗦,也不宜拐弯抹角。要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套用政治性术语和口号。如有些导语开头总喜欢用,为了响应什么,为了贯彻什么,为了进一步开展什么,这种加到导语中,缺少独特的个性,缺乏鲜明性的词语、空泛的套话,应尽量不用。
    其三提倡巧妙构思,努力提高导语的精粹度和诱惑力。
    为了克服导语写作一般化、老一套等毛病,可以总结出下面一些构思技巧:
    一选择角度。对一个新闻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作,可以产生不同的导语。一般地说,报道一件事或一个成就,从工作角度去写导语,容易枯燥、沉闷。要从群众角度或生活角度写导语就不同了。
    二寻找反差。把客观事物对立的两方面,用简洁得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以强烈的反差吸引读者的关注。比如,报道××省山区一些荒山没有绿化的消息,导语就是如此写的: “当鸟语花香的春天到来时,记者在××省山区看到大约半数荒山却见不到新绿,”这个导语用“鸟语花香的春天,和“半数荒山不见新绿”来对比,造成鲜明的形象反差,使人产生了一种荒山不治而春天难到的紧迫感,强化了这条批评性消息的气氛一般说来,采取这种反差、对比的技巧写导语,对需要强化气氛的批评性报道写作,可以说是一个诀窍。
    三设置悬念。这样的导语不是将主要新闻事实不折不扣和盘托出,而是造成一个悬念,吊读者的胃口,引人去看下文。
    四运用诗词、俗语、谚语、比喻等写作,也可增强导语的形象感和生动性。比如,新华社记者写的《北京今晨大雨前出现天似黑夜的罕见现象》一条消息的导语:“今天早晨8时30分左右,北京上空鸟云密布,天黑似锅底,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马路上的汽车开着车灯缓缓行驶,市民们惊奇中有些不安.”这里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诗句来渲染当时北京上空乌云浓重的气氛,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概括力。有的导语中巧设比喻,同样会增添报道的吸引力。
    最后再说一句,消息要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往往先在导语设计上“争奇斗妍”,这也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发展趋势。

 

怎样写好消息的主体部分


    (一)新闻主体
     消息主体是消息的骨干部分,也是消息的展开部分。它承接导语,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对新闻内容作具体全面的陈述,以体现全篇的主题思想。概括地讲,主体就是表述和说明新闻主题的主要部分。
    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新闻主体部分通常是由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组成的。基本上每个自然段一层意思。一般情况下,新闻主体的前几个自然段解释和深化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随后的几个自然段则提供同一主题的新的事实、补充新的新闻要素和提供新闻背景。也有将这两种功能交叉表现的,主要视结构安排的需要而定。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有
    1)、倒金字塔式,把高潮或结局放在开头,然后再介绍其余内容。如《华阳礁上补给忙》一文就是如此。这样的好处便于阅读,使读者一下子抓住要点,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其次是便于编辑处理版面。
    2)、金字塔式,特点一段比一段具体,事件的高潮和结尾要到最后一段才显示出,能吸引读者看完全篇。
    3)、时间顺序结构,也称编年体结构。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按时间排列,其优点可以使读者对某一事件的全过程有一个鲜明的印象一目了然。
    4)、提要式结构也叫一二三四结构,这种结构适于比较系统介绍某一事件的综合消息。此外还有特写镜头式,电影蒙太奇式散文式等等。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合理结构的标准在于用最短的篇幅把新闻事实写的能吸引读者读完全篇。
    2.内容充实,回答问题有力
     消息的主体部分要写出足够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内容充实的标志,就是看这一部分中是否有力的解决回答了导语中提出的问题。
    3.用词准确,语言精炼
    要用确切恰当的词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情况,充分得体的表达主题。语言的运用上要防止套话、废话、大话或滥加形容。当然语法错误更不能出现。

 

怎样写好消息的结尾


     常见形式
1、归纳式对于内容广、头绪多的新闻,为了给读者一个整体印象,作者常以归纳式结尾。
2、点题式在结尾处点题。
3、反问式,这种结尾往往可以加深人们对新闻所述事物的思索进一步悟出其中奥妙。
4、评论式,文章提出了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最后以评论式的语气作为新闻的结尾。
5、引语式,这种结尾常选用于消息报道的主人公表示态度,而且很有概括性典型性的话作为结尾。
    根据消息报道的内容报道的角度不同,结尾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值得注意的是结尾不要陷入一般化,如: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表示;形势在发展,人们在前进;他们决定;等等均属此类。
    

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在通讯员写作时也不可忽视,要紧扣主题言简意明。消息的背景主要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环境。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注释性材料。我们采写消息时要注意在以下情况下使用背景材料:
    1、报道较复杂的新闻事实,
    2、报道一项新事物,如一项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
    3、报道读者不熟悉的或时间间隔较长的事物。
    4、靠交代背景才有价值的消息。总之丰富的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消息本身的意义,以揭示其内在的含义。
    1、背景材料的作用
    (1)有助于突出、烘托、阐述、深化主题,增强说服力
    (2)可以提高新闻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使消息大为生色
    (3)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2、背景材料的运用
    (1)背景交代要为表现主题服务
    (2)背景交代要简明扼要
    (3)背景交代要灵活多变
    (4)好稿件是磨出来的
   

文章的修改


    在自己写完一篇文章后,切忌不经过认真修改,就急忙给编辑部发出。把本应是作者完成的东西留给了编辑。俗话说好事多磨,对通讯员来说,要写出好稿件,就要有一股磨劲。这种磨劲表现在写稿上,主要是精心修改稿件,会改稿才能写好稿,好稿件是经过反复修改磨出来的。
写作首先要思考语言,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不常见的。一篇稿件从采访、从思考语言到表述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是边用思维,边用语言组织。这时文章难免有些片面,出现语法逻辑等毛病。这就需要修改,所谓修改,包括对原有内容的补充和修改,也包括文字表达上的调整与完善。

    文章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稿件的修改,实际上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最适当的词句,要适应情境、题旨,创造意境。我们应该学习名家,对自己作品那种认真修改,仔细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文章要想做到深(思想深)、强(指导性强)、活(文字生动活泼),就不能孤立、片面的在文字上打转转。好稿件需要不断的改,不断的磨,但并不等于说只要舍得泡时间就行了。
    修改的具体方法:
    1、自改:
1)事实是否真实,
2)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
3)阐述是否有片面性,
4)主体是否突出,有无本末倒置的错位现象
5)语言是否流畅,
6)数字、时间是否有错。
    2、互改:文章写好后尽可能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这就需要放下架子,并虚心听取意见,对稿子反复推敲,进行修改。

 

三、通讯写作


    一、基本知识
    1.含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段,具体生动、形象地反应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常用的形式:按报道内容来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小通讯(即简讯);按表现形式:特写、速写、旅行记事、访问记、介绍、小故事等。
    3.通讯的结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提倡创新。
    4.通讯的开头,就叫开头,不叫导语。导语是消息专有的,但通讯的开头同样有着它的重要性、多样性。据说宋代的苏东坡在写《潮州韩文公庙碑》时,因找不到合适的开头,竟改了几十遍,后来才忽然想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两句,一方面表现苏对韩的评价之高,另外一方面也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很高的基调。
    5.通讯选材的特点
    (1)骨干性材料,也就是骨干事例,即最突出的、较有分量的典型事例。主旨主要靠它来支撑,来表现。有它,通讯存,无它,通讯亡。
    (2)要有细节材料,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新闻实践,神领心会,并受到感染、感动。
    6.通讯的写法:灵活多样。可描写,对人物事件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可抒情,抒发作者的爱憎之情。可议论,对写的人物事件,可发表看法、评价,增强作品的思辨色彩。议论时注意精辟,切忌冗长。可叙述,顺叙、倒叙、插叙、详叙、略叙(粗线条、概叙)等等。
    7.事件通讯:以记事为中心,重点描绘社会生活中带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动事件及具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
通讯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考察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群众生活多方面的竞争意义和影响。
通讯常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介绍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要具有音容笑貌,事件要有情节。还要有评论性,主要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来实现。
    8.事件通讯的类型:文献性大事记:如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刚刚结束的“十七大”等。重大事件和活动场面纪实。如抗“非典”、“嫦娥一号”登月等。一般新闻事件纪实。
    9.事件通讯的写作技巧:
    (1)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写事物的全貌不能从头写到尾,面面俱到,记流水账,要写几个对主旨对人物起关键性作用的场面或细节。防止平铺直叙,做到详略得当,起伏多姿,高潮动人。
    (2)事要写活,人也要写活。“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写人要写对事件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有情有景,有细节。要注意围绕事件写人,不要让人游离了事件。
    (3)按时间顺序结构事件,要避免平铺直叙;按事物性质归类安排结构,要做到脉络清晰。
   举例:
    泉州“情侣堤”被冷落 ——中新社记者 李建成
    泉州人管谈恋爱叫“拔草。”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城南那绿草如茵的荀江堤外坡,密密匝匝地坐满一对对恋人。他们相依相偎,耳鬓厮磨,一只手不由自主地拔着身边的堤草——凡目击这一情景的人,就不会惊讶“拔草”在泉州为什么成了“恋爱”的代名词。荀江堤也因此得到一个美称,叫“情侣堤”。
    今年夏夜,记者再访“情侣堤”,见到的只有寥寥数对,分散在空荡荡的堤坡上。原来岸上那一长淄卖冷饮、水果、夜宵的商贩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卖茶水饮料的小摊在那儿孤零零地摆着。摊主是个久经世故的老伯。记者踱过去,向他请教“情侣堤”被冷落的原因。
    他说:以前泉州市区住房紧张,三代同堂者不少,年轻人只好跑到堤边谈情说爱。如今,金山花苑、红梅新村、刺桐学村——多种档次的商品房不断推出,使泉州“住房难”得到缓解,年轻人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门一关就成了“两人世界”,谁还想到外面风餐露宿呢?
    再说,如今生活丰富了。好动的年轻人不满足于“拔草式”的传统恋爱方式,他们双双对对,或走进“树培钢琴酒吧”,边欣赏“贝多芬”边喝咖啡茶;或踱入“宝岛卡啦OK”,听听摇滚乐,跳跳迪斯科;或比肩逛夜市;或相偕看电影;如此消夜,比起单调的“拔草”罗曼蒂克多了。
    一对情侣走过,来加入我们的谈论。男士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现代的青年恋人,都醉心于事业。他们不舍得把时间消磨在卿卿我我中,有时抽不出身,就在电话上亲热亲热——”
    女士接过话头,高谈阔论:“以前哪,谈恋爱怕被人看见,都相约到野外幽会。现在,男的大大方方把女朋友带回家,女的大大方方把男的带回家。”
    “那你们为何还到堤上来呢?”我想将他们一军,想不到他们却说:“静静地躺在芳草地上,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融融月色、习习江风,别有一番野趣。”
    看起来,这“情侣堤”冷落是冷落了,消失倒是不会的。
    (中新社泉州七月二十六日电)

    细细品味这篇稿件,你会发现:这绝非一篇风花雪月、情丝屡屡的轻盈之作,而是通过泉州城南那绿草如茵的荀江堤入夜时分发生的微妙细致的前后变化,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们国家的建设事业、人民群众的住房和文化生活,犹似“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青年们的人生价值观,也有巧妙的展示。这对现场情侣的男士说的很好:“现代的青年恋人,都醉心于事业。他们不舍得把时间消磨在卿卿我我中,有时抽不出身,就在电话上亲热亲热。”
    另外,文显风韵,夜市这篇作品的引人之处。作品较成功地运用了清新的散文笔法去描述新闻事实,文中饱含着散文的情趣和引人联想的散文意境。作品整体结构自然,文笔流畅,情节有起有伏,感情跌宕起伏,给人以轻松活泼、意趣盎然的快感。美中不足的是这篇作品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时间概念,如果再有一个很清晰的新闻由头就更好了。
    小结:从以上具体作品可以看出,记事通讯以记事为中心,重点描绘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作用的新闻事件。它报道的事体一般都有比较详细,能够全面地、客观地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发展过程,并能具体地描绘其细节,使读者对整个事件能够有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
    10.人物通讯:就是写人物的通讯,也就是人物报道。即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
    人物通讯,都是社会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人,他们的精神观念、业绩,对群众有着特殊的教育做用。一般说来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
    那么反面人物的通讯有什么作用呢?他们的经历、错误罪过对社会都有特殊的认识作用。
    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人物生活的片段,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
    报告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可以是社会名流,也可以是凡人凡事。近年来我们也重视了弱势群体和平民化人物的通讯。
    11.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
    (1)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注意新闻性。
    如今在改革时代,开拓创新,善于运用智慧创造知识和财富,造福人类的社会人物,就成了大众关注、媒体青睐的“明星”。所以,不同时代在人物身上刻下的深刻的烙印应该体现在作者的笔下。
    (2)善于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暗示人格力量。
    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有感染人的力量。所以,只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论事,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3)运用细节,增强通讯的可读性。
    写人有了细节,才能反映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丰满、细腻、生动。
    注意事项:①不要把人物写成“天马行空”的人物。
    ②切忌面面俱到。
    ③切忌胡编乱造。
    ④切忌“捧杀”和“棒杀”。(放大成绩,缩小缺点)
    再比如,素有“慧眼”、“笔神”著称的记者彭子冈,于1948年8月写《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可以说是少有的好通讯,真正达到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人们有不少接飞机的经验,然而谁也能说出昨天九龙坡飞机场迎毛泽东先生是一种新的体验。没有口号,没有鲜花,没有仪仗队,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也许可以作为祥和之气的开始吧。
     机场上飞机起落无止尽,到3点37分,赫尔利大使的专机才盘旋到人们的视线以内,草绿的三引擎巨型机。警卫一面维持秩序,一面也没有忘了对准了他的快镜镜头。美国记者们像打仗似的,拼着全力来捕捉这一镜头,中国摄影记者不多,因此倒强调了国际间关心中国团结的比重。塔斯社社长普金科去年曾参加记者团赴延安,他也在为“老朋友”毛泽东先生留像。昨日下午6时有重庆对莫斯科广播的节目。普金科看看表,欣慰地笑了。
    第一个出现在飞机门口的是周恩来,他的在渝朋友们鼓起掌来,他还是穿那一套浅蓝的布制服。到毛泽东、赫尔利、张治中一齐出现的时候,掌声与欢笑声齐作,延安来了9个人。
    毛泽东先生,52岁了,灰色通草帽,灰蓝色的中山装,蓄发,似乎与惯常见过的肖像相似,身材中上,衣服宽大得很,这个在9年前经过四川边境的人,今天踏到了抗战首都的土地。
    这里有邵力子、雷震两先生,这里有周至柔将军,这里有张澜先生,这里有沈钧儒先生,这里有郭沫若先生……多少新交故旧,他都以极大的安定来迎接这个非凡的情景。
     “很感谢”,他几乎是用陕北口音说这三个字,当记者与他握手时,他仍在重复这三个字,他的手指被纸烟烧得焦黄。当他大踏步走下扶梯的时候,我看到他的鞋底还是新的。无疑的,这是他的新装。
    频繁的开麦拉镜头阻拦了他们的去路,张治中部长说:“好了吧”,赫尔利却与毛泽东、周恩来并肩相立,抚着八字银须说:
    “这儿是好莱坞!”
    于是他们作尽姿态被摄入镜头,这个全世界喜欢看的镜头。张部长在汽车旁边劝:“蒋主席已经预备好黄山及山洞两处住所招待毛先生,很凉快的。”结果决定毛先生还是暂住化龙桥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改日去黄山与山洞歇凉。
    毛、张、赫、周四个人坐了美大使馆2819号汽车去张公馆小憩,蒋主席特别拨出一辆2823号的篷车给毛先生使用,也随着开回曾家岩50号了。侍从室组长陈希曾忙得满头大汗。
    记者像追看新嫁娘似的追进了张公馆,郭沫若夫妇也到了。毛先生敞了外衣,又露出里面的簇新白绸衬衫,他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显然对他很生疏。他完全像一位来自乡野的书生。
    他和郭先生仔细谈着苏联之行,记者问他对于中苏盟约的感想时,他说:
    “昨天还只看到要点,全文来不及看呢。”我以为他下飞机时发表的中英文书面谈话甚为原则,因此问他:
     “你这谈话里没有提到党派会议与联合政府,这次洽谈是否仍打算在这两件事上谈起呢?”
    他指着中文书面谈话说:“这一切包括在民主政治里了。还要看蒋先生的意见怎么样。”
    对于留渝日期,他说不能预料。他翻看重庆报纸时说:“我们在延安也能读到一些。”他盼望有更多的记者可以到延安等地去。
    张部长报告蒋主席电话里说:8时半在山洞官邸邀宴毛、周诸先生,因此张公馆赶快备办过迟的午宴,想让毛先生等稍事休息后再赴宴,作世界所关心的一个胜利与和平的握手。
    你看:“他的手指被烟烧得焦黄”。
    “当他大踏步走下扶梯的时候,我看到他的鞋底还是新的。无疑的,这是他的新装”。
    “这儿是好莱坞!”
    “于是他们做尽姿态被摄入镜头,这个全世界喜欢看的镜头”。
    “记者像追看新嫁娘似的追进了张公馆。郭沫若夫妇也到了。毛先生敞了外衣,又露出里面的簇新白绸衬衫,他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显然对他很生疏,他完全像一位来自乡野的书生”。
    ……
    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形象思维,把一个质朴、善良、可亲、可近的人民领袖毛泽东,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世界人民前面。

    12.简讯:简讯又叫简明消息。通常只有一、二百字,甚至几十个字。
    要求:结构不必完整;(可以不用导语)
    不必交待背景(读者就懂);
    文字简明扼要(压缩到少一个字就读不清楚);
    要素不必完备(五要素)。
    五、通讯应避免的五个误区:
    1.注意保护隐私权(不要为可读性,侵犯别人隐私权)
    2.媚俗、盲目最求卖点(向思考型、研究型方向发展)
    3.篇幅不要太长(如何简练写作,报道的新追求)
    4.严防道听途说和虚假报道(为抢时效,以道听途说代替采访)
    5.防止片面、偏激(有的揭丑新闻、展览丑恶,注意“度”)
    六、通讯、消息和简讯三者的关系
    1.2000多字的通讯(略);
    2.压缩成300字的消息;
    3.再把消息压缩成简讯一句话。
     例:这样一篇2000多字的特写,可以说把原子弹爆炸这前后几分钟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事实记录下来,形象、生动,使人如在现场一般。如果把它改成一篇200多字的消息,我们试作如下尝试: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洲的荒漠上试爆成功。这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2万吨黄色TNT炸药。在半径1600米的范围内,预先放置的实验动物和各种植物无一幸免,在半径400米范围内,砂石全都熔成玻璃状物质。原子弹的试爆成功,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又跨入了一个新纪元。其释放出来的具大威力又使那些当初主张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感到震惊。但科学理论一旦变成了技术,并且又被政治家所掌握,科学家就无法改变它的命运。
    如果我们再把上面200多字的消息压缩成一句的简讯,即: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于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片沙漠中试验成功,日本如不投降,广岛、长崎将成为下次试验的下一个目标而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大田县委宣传部整理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