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ttachement/jpg/site2/2011-08-18/4894830515080743564.jpg|/data/attachement/jpg/site2/2011-08-18/4894830515080743564.jpg
黄升场:藉以承欢滋养母 复元欢乐事天年
全力抢救
13年前的1998年11月24日,黄升场的母亲74岁的颜荫英在家中突发脑溢血,不省人事。他傍晚下班回家见母亲躺在地上,只剩一口气。此时,妻子和女儿也相继到家,全家马上送母亲进县医院抢救,老人昏迷了8天,住院两个半月。这期间,黄升场白天处理好单位的工作(当时他担任县坑口水库管理处主任),夜晚就守护在母亲的身边,75个日日夜夜,天天如此。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颜荫英总算从鬼门关捡回了一条老命,但落下了严重肌肉萎缩,全身只有左手能动,其余部位都瘫痪无法动弹,而且记忆力丧失,谁都不认识,只会叫爹娘。当时病情稍微稳定下来,加上年关已至,也就出院了,但还需进一步康复治疗。
精心护理
颜荫英出院后住在儿子黄升场家中。他深知母亲的病需要长期的三分治疗,七分调理。他一方面请医生到家中为母亲针灸、打针吃药;一方面为母亲精心设计了饭食起居和体能恢复方案。
在饮食方面,黄升场除了为母亲安排了足够营养正餐外,还附加了水果、牛奶、水鸭母等副餐。每天早上,他总是五点左右就起床,先煮好稀饭,用饭汤冲鸡蛋,加入少许燕麦片和糖,再放在锅里蒸熟,侍候母亲洗漱后,让她喝下去。这道早餐,天天如此,在过节都不间断,已持续了13年。
在脑力和体能恢复方面,黄升场新买了一台电视机,放在母亲房间,专供她一人看。老人每天除了看电视,就是练习写字, 一天写一张(持续近半年),以此来锻炼手部活动能力。黄升场全家及两位姐姐经常抽空陪母亲聊聊天、扶她站起来,活动活动腿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针灸、打针吃药、饮食调理和适当的脑力、体能锻炼,老人的手脚逐渐恢复了知觉,终于借助拐杖,扶着能站起来了,到后来甚至能扶着爬楼梯,一天两次持续了好几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只能扶着她在客厅、餐厅来回活动活动。思维能力也逐步恢复。
黄升场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为了解决母亲下蹲不方便的问题,专门为母亲设计了一个铁椅子加便盆放在床边。这个铁椅子加便盆一用就是13年,黄升场也就倒屎倒尿13年。还有老人的洗澡、洗头发、洗衣服、剪头发等等活儿,黄升场都学着干,后来甚至都包干了。以往夫妻因工作需要出差或在外面有应酬,都要留一人在家侍候老人。自2004年因年龄划线,黄升场退居二线后,就有了更多时间陪伴母亲、照顾母亲。
持久照顾
经过漫长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颜荫英萎缩的肌肉又重新长起来了,气色好多了。她每天除了借助拐杖让儿子扶着在家走走,再就是看看电视(最喜欢看体育台)、看看书报、翻翻日历,写写简单的字句,饮食三餐正常,日子过得充实自在。然而,应面对现实,老人已是87岁高龄了,一天不如一天,除了腿脚不灵便,生活不能自理外,今年春节过后,头脑也不行了,神经经常短路,乱说胡话,尤其是有时晚上不睡觉,乱喊乱叫,只好吃片安定药,才能入睡;有时大便拉一床,只能耐心收拾,一天比一天不好侍候。经请教医生,答复是:老人家已是高龄人,没什么良药可治,这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因此,黄升场以平常心面对,只要母亲活一天就照顾好一天,让她过好幸福的晚年。
谁言久病无孝子,黄升场用13年的日日夜夜告诉人们:人间有爱,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除了亲情,更是责任,同时让人们明了这么一个哲理:人这一辈子,爱子女甚于父母。如果有一天,人人爱父母如爱子女,那就是人性的圆满。
|